正顎手術的英文是 orthognathic surgery,ortho 源於希臘字 orthos (straight, right),使’什麼’正或對;gnathic 源於希臘字 gnathos (jaw),顎骨;surgery 是外科手術。
正顎手術本質並不是單一的一項手術,而是多種手術方式的計畫總成,包含勒福氏第一型上顎截骨術、下顎升枝矢狀截骨術、上下顎前牙根尖下截骨術、下顎後牙根尖下截骨術,上顎分片式截骨術⋯⋯是主要常用的手術方式,依據正顎手術評估結果訂出治療計畫,而目前主流意見的雙顎手術,一般來說會包含至少勒福氏第一型上顎截骨術及下顎升枝矢狀截骨術。2007年著名醫學期刊 Clinics in Plastic Surgery (整形外科臨床學)第34卷第3期,以正顎手術 Orthognathic Surgery為主題,邀稿世界上著名的正顎手術專家集結成正顎手術專刊。
Hugo L. Obwegeser教授以“Orthognathic Surgery and a Tale of How Three Procedures Came to Be: A Letter to the Next Generations of Surgeons(正顎手術及三項手術方法的發展歷程:給新一代外科醫師的信)”為題,分享了作為一個正顎手術先驅者,如何開創正顎手術三項基石手術,矢狀劈開截骨術(sagittal split osteotomy)、下巴截骨(osseous genioplasty)及勒福氏第一型截骨術(Le Fort I osteotomy),引人入勝的歷程。
朱泳銘醫師當時還在長庚醫院,跟隨陳昱瑞教授鑽研正顎手術,有幸能在同一期期刊發表題為“Surgical Approach to the Patient with Bimaxillary Protrusion(雙顎突出「暴牙」的手術治療)”註2,當時已經提出如何透過不拔牙的手術設計,成功治療暴牙的手術方式,而同樣的方式也可以應用在已經接受過拔牙矯正(通常是小臼齒)治療,但仍存留有暴牙特徵的患者,這即使在現今仍有矯正醫師,或甚至正顎手術醫師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方式。
Clinics in Plastic Surgery (整形外科臨床學)為 SCI科學引證指數評等A級國際期刊註3
Hugo L. Obwegeser, M.D., D.M.D. 教授於1953年針對下顎骨成功施行第一例矢狀劈開截骨(sagittal split osteotomy),1957年第一例下巴截骨(osseous genioplasty),1965年針對上顎第一次施行勒福氏第一型截骨(Le Fort I osteotomy),三項手術都經由口內施行,未於顏面留下任何切口,1969年執行第一例於同一次手術同時執行雙顎手術,引用教授自己的話來形容這些卓越的創舉註1:
“我深感自豪的是,我所開創用來治療顎顏和顱顏畸形的手術方式,正在改善無數患者的生活品質,並為服務於這些患者的臨床醫生帶來了極大的專業滿意度。”
‘It fills me with immense pride to know that the procedures I pioneered for the correction of dentofacial and craniofacial deformities are help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ountless patients, and allowing great professional satisfaction for the clinicians serving these patients’.
當代正顎手術從 1953 年一代宗師Hugo L. Obwegeser手中開始,經過將近70年的發展,手術方式也已經從單顎為主演變為雙顎,治療適應症包含了單就牙齒矯正無法解決的顏面顎骨異常,包含戽斗、暴牙、臉歪、笑齦、下顎後縮、開咬、上顎後縮,拓展到兼顧外觀進步,甚至涵蓋咬合為輔外觀為主的治療目的,而應用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則是近十多年的進展。
戽斗|下顎突出|地包天
暴牙|上顎突出|雙顎突出
臉不對稱|大小臉|臉歪
歪臉,通常是合併程度不等的骨頭與軟組織(包含皮膚、皮下脂肪和肌肉)不對稱,依程度不同可能包含大小眼、鼻子歪斜、顴骨不一致、嘴角高低、咬合面傾斜、下巴偏斜等情況。
笑齦
微笑時,上顎的牙齦外露太多,是長臉外觀的可能原因之ㄧ。笑齦的治療並沒有絕對的標準,需要考量患者的習慣性笑容,而非拍照時面對鏡頭的微笑,後者需要練習。患者有時因缺乏自信不敢開懷大笑,習慣以手掩口。
下顎後縮|小下巴
下巴顯得短小而後縮,也可能是長而後縮,部分病人會合併有顳顎關節的問題與睡眠時的呼吸障礙。咬合異常部分可能包含深咬、過大的水平覆咬、開咬,呈現第二類咬合異常。
睡眠呼吸中止
睡覺時,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口咽及喉部)發生反覆性的塌陷,造成氣道完全堵塞,發生吸不到空氣及窒息而醒來,一般以下顎後縮患者較為常見,但亦有例外。
開咬
上下顎前排牙齒之間,無法密合,而造成了咬合、發音及咀嚼等問題,開咬也是長臉外觀的可能原因之一。 透過矯正牙齒矯正來治療時,除了治療後復發,也伴隨牙根吸收。
上顎後縮
上顎後縮較多見於顎裂患者及某些先天顱顏畸形患者,臨床乍看下外觀會與下顎前突相似,但上唇及人中的塌陷或後縮明顯。
正顎手術的治療趨勢,已經由矯正優先,顯著轉變為手術優先的趨勢。手術前需要矯正ㄧ至二年的情況已經少見,取而代之的是免除手術前的牙齒矯正,或是很短暫的手術前矯正(ㄧ至三個月),直接進行手術,絕大部分的牙齒矯正是在手術後開始。
好處是患者在一開始馬上就進行正顎手術,同時達到外觀上的改善及咬合上的進步。傳統術前排列牙齒的工作移到術後和達成完美咬合一起執行,術後咬合干擾減少,以及手術刺激引發的的區域加速現象 (RAP,Regional Acceleratory Phenomenon) ,牙齒移動速度較快,加上有些花時間的矯正工作可以利用手術術式達成,例如正顎手術分片術式,促進牙弓吻合或是拔牙剩餘空間關閉;雙顎手術旋轉咬合平面的使用,優化顎骨在正顎手術中的最佳定位以及同時改善前牙角度,縮短整體療程至6~12個月內完成。
3D正顎手術,是由錐束電腦斷層將臉骨及臉部外觀以3D立體影像呈現,以口內數位掃描儀取得數位3D齒模,透過電腦輔助手術模擬軟體(computer-assisted surg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CASS software),將正顎手術的分析、計畫、執行,一系列以三維物件影像來呈現、紀錄、模擬及對應的客製化治療方式。
Le Fort I osteotomy
上顎分片式截骨術
segmentalization of the maxilla
anterior subapical osteotomy, maxilla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anterior subapical osteotomy, mandible
Posterior subapical osteotomy, mandible
透過局部麻醉藥物的施打,把截骨過程可能影響到的感覺神經傳導暫時阻斷,就可以把截骨的過程對血壓的生理性刺激去除,這樣整個手術過程穩定安全的低血壓就可以達成,減少出血量,透過液體式的低血壓麻醉,有效降低手術後的疼痛感及噁心嘔吐的比率。
正顎手術在麻醉醫學持續進步、手術器械進步與精緻化,使得正顎手術雖然仍是遠比一般整形手術或甚至削骨手術來得更為繁複的治療,但其效果和安全度大為提升,變得可以在當今設備完善的高規格診所執行,手術後可能的併發症也被控制在相對安全的程度,正顎手術自然更被廣泛接受。
發生所謂正顎手術失敗或是正顎手術後悔的情況,似乎是目前網路平台如正顎手術ptt,正顎手術dcard上討論的話題之一,但比較多著墨於對於外觀期待效果的落差居多。
其他如正顎手術感染、血腫…等一般性或罕見性後遺症或副作用,將在後續撰文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