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顎手術 / 正頜手術

share

目錄

關於「正顎手術」

正顎手術是一種外科手術,透過切割上下顎骨並移動它們以及牙齒來治療矯正牙齒無法解決的顎骨異常,或改善外觀和功能問題,以實現面部和諧、美觀、對稱以及理想的咬合。這種手術能夠改善咀嚼功能、發音功能,並且還可以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正顎手術的執行和設計需要同時考慮牙齒的位置,因為牙齒需要被移動以達到理想的咬合。通過建立理想的咬合功能,可以實現更穩定和美觀的結果。

正顎手術適應症

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進行正顎手術治療的適應症:

下顎突出或是下顎前突,即是俗稱的戽斗。典型戽斗判斷依據:下顎門牙位於上顎門牙之前,形成安格氏第三類咬合不正;有戽斗下巴(厚道下巴);戽斗側面呈現月亮或香蕉臉外觀。(延伸閱讀:下顎突出-戽斗、地包天

臉不對稱|大小臉|臉歪

正顎手術-臉不對稱-大小臉-臉歪

歪臉,通常是合併程度不等的骨頭與軟組織(包含皮膚、皮下脂肪和肌肉)不對稱,依程度不同可能包含大小眼、鼻子歪斜、顴骨不一致、耳朵高低、嘴角高低、下巴偏斜等情況。

暴牙,即是上顎/下顎前牙及其周圍齒槽骨過度向前突出。種類上,有上顎突出雙顎突出之分,根據牙齒角度以及齒槽骨位置,又分為齒性暴牙骨性暴牙。若對外觀期望高,通常需要正顎手術來達成。(延伸閱讀:暴牙 -上顎突出、雙顎突出

笑齦

正顎手術-笑齦

微笑時,上顎的牙齦外露太多,是長臉外觀的可能原因之ㄧ。笑齦的治療並沒有絕對的標準,需要考量患者的習慣性笑容,而非拍照時面對鏡頭的微笑,後者需要練習。

睡眠呼吸中止

正顎手術-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覺時,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口咽及喉部)發生反覆性的塌陷,造成氣道完全堵塞,發生吸不到空氣及窒息而醒來,一般以下顎後縮患者較為常見,但亦有例外。

下顎後縮|小下巴

正顎手術-下顎後縮

下巴顯得短小而後縮,也可能是長而後縮,部分病人會合併有顳顎關節的問題與睡眠時的呼吸障礙。咬合異常部分可能包含深咬、過大的水平覆咬、開咬,呈現第二類咬合異常。

開咬

正顎手術-開咬
上下顎前排牙齒之間,無法密合,而造成了咬合、發音及咀嚼等問題,開咬也是長臉外觀的可能原因之一。 透過矯正牙齒矯正來治療時,除了治療後復發,也伴隨牙根吸收。

上顎後縮

正顎手術-上顎後縮
上顎後縮較多見於顎裂患者及某些先天顱顏畸形患者,臨床乍看下外觀會與下顎前突相似,但上唇及人中的塌陷或後縮明顯。

正顎手術保險與費用

除了外傷及某些先天性顱顏疾病,如唇顎裂,有咬合異常問題,需要接受正顎手術來修復或重建,可以專案申請全民健保分擔部份的治療費用之外,正顎手術不在全民健康保險的涵蓋範圍內,也就是說正顎手術費用須全數由患者自行負擔。

雙顎正顎手術費用大約在35-45萬之間,若是二次或是重修手術,則依手術難度和狀況不同可能更高,少數評估後適合單顎手術(上顎或下顎)者,費用會較低。

接受正顎手術的患者,都多少合併著咬合異常的功能性問題,可能是發音功能、咀嚼功能或是睡眠呼吸中止⋯⋯等,而且也無法只單靠齒列矯正達到與手術一致的治療效果,在這樣的情形下,正顎手術就會是解決患者因咬合問題引起的功能性異常重建這些基本功能的必要性手術,當然也會在這同時得到外觀的改變。

簡言之,正顎手術治療患者骨性咬合功能異常引起的咀嚼、發音或睡眠功能障礙,手術後患者臉部的外觀協調也一併得到改善,屬於所謂功能與外觀兼顧的治療,因此越來越多患者的正顎手術費用可以得到私人醫療保險的給付。

延伸閱讀:正顎手術保險及費用

正顎手術的術式

當代正顎手術的方式進展,緣起於Hugo L. Obwegeser為了改進當時不理想的戽斗治療結果,而逐步研發而來,根據他本人的描述,在1952年以前,正顎手術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此後經過了近七十年的發展,並透過麻醉醫學、手術器械進步的協同輔助與精緻化,達到各式各樣的手術方式改良,除了完全經由口內執行截骨,包含勒福氏第一型上顎截骨下顎升枝矢狀截骨下巴截骨三項基石手術之外,進一步到上下顎分片手術,以手術方式達到上下牙弓吻合的理想咬合,或提供暴牙治療的另一選擇,而下顎後牙根尖下截骨術的使用,更進一步協助解決更多牙齒矯正上難解的問題,如免除植牙必要性,達到戽斗的全面治療,協助掩飾性矯正的手術轉換,以及對稱性的進一步提升。

其他手術方式還包括下顎升枝垂直截骨(intraoral vertical ramus osteotomy, IVRO)以及下顎升枝倒L型截骨(inverted L osteotomy of the ramus),後兩者手術與下顎升枝矢狀截骨相比,手術技巧較為簡易,於下齒槽神經的功能保存較好,但是截骨面接處面積遠遠不及下顎升枝矢狀截骨,對於臉型修飾反而受限於截骨方式,患者適用性限制較多。

手術優先的正顎手術

在骨釘骨板普及化之前,正顎手術後的穩定癒合,仰賴著上下牙弓穩定的咬合關係及上下顎間固定方式(俗稱“綁牙”)來達成,一般是術後綁牙四至八週;而為了達成手術後立即的咬合穩定性,手術前需要一至二年的牙齒矯正,把亂牙以及上下牙弓的吻合度調整到理想的狀態,才執行正顎手術,就是所謂的矯正優先的正顎手術

這在臨床上,當然最大的問題是手術患者術後極度不適,手術後可能需要加護病房的照顧,以及綁牙期間的進食不便,甚至需要鼻胃管的使用。

手術優先的正顎手術(surgery-first approach),則是免除手術前的牙齒矯正,或是很短暫的手術前矯正(ㄧ至三個月),直接進行手術,透過手術同時得到外觀的改善及咬合上的進步,絕大部分的牙齒矯正是在手術後開始。

這主要仰賴骨釘骨板的廣泛使用使得手術穩定性大幅增加、正顎手術分片術式增進咬合穩定以及雙顎手術合併旋轉咬合平面的靈活運用,優化顎骨在正顎手術中的最佳定位及能同時改善前牙角度,使得總體治療時間縮短至6-12個月。

延伸閱讀:手術優先的正顎手術

進階版的手術優先

ADVANCED SURGERY-FIRST APPROACH(ASFA)

正顎手術分片術式,常見的是透過拔牙的空間來進一步切割上下顎骨,或是手術前需要牙齒矯正將相鄰牙齒拉開 1-2 mm,才能透過目前手術器械完成切割。

臨床上,若只是解決單一問題,如上下牙弓的吻合或是治療暴牙,拔牙並不總是必要的選擇,而矯正上拉開相鄰的牙冠也時常並未讓相鄰牙根有更好的安全切割距離。

超音波骨刀(PIEZOSURGERY®),算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發明。這類手術器械,藉由高頻率低振幅以及同步自動降溫的特性,在切割的同時,對於周遭相鄰的結構,如牙冠、牙根、神經、牙齦或黏膜,產生目前手術器械無法比擬的極少干擾,大幅度降低破壞的可能性,手術前也不需要依靠牙齒矯正拉開相鄰牙齒間距,讓手術優先的齒間截骨(interdental osteotomy)成為正顎手術分片術式的常規方式,完全免除非必要性的拔牙,拓展更多手術優先的可行性,手術後上下齒列的接觸面積大幅增加,患者無後牙開咬的狀況,可以快速恢復正常進食。

這個手術方式與概念與咬合平面的旋轉的合併使用,衍生而來的前後差異性旋轉,就可以同時保留雙顎手術合併旋轉咬合平面的優點,並免除(ㄧ)鼻形因旋轉前移產生的不良變化,如朝天鼻,或是(二)協同下顎移動的咬合考量而導致上門牙過度後退的“癟嘴”外觀。

術前咬合
計畫咬合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術前咬合 – 第三類咬合、上下牙中線偏移、正中門牙切緣關係、側門牙呈現開咬、平直微笑曲線
計畫咬合 – 第一類咬合、上下牙中線對正、正中門牙切緣關係及側門牙開咬改善、合宜微笑曲線

3D正顎手術

3D正顎手術是透過取得患者的錐束電腦斷層臉骨及臉部外觀資料及數位3D齒模,輸入電腦輔助手術模擬軟體,將患者正顎手術分析、計畫、執行,以3D影像的方式,透過電腦呈現、模擬及對應的客製化正顎手術治療流程。

3D正顎手術所使用的電腦輔助手術模擬軟體,提供手術後臉部的外觀(主要是側臉輪廓變化)的預測,再依據患者的喜好與要求,手術醫師與患者進一步討論、修改並定案最終的3D正顎手術計畫。

定案後的模擬計畫,透過3D列印技術輸出手術導引(咬合板),來對應手術的精準執行。

而顎骨模擬切割的3D列印模型,更是提供手術醫師另類預視觀點,搭配超音波刀的使用,延伸了手術的視野,近一步提升正顎手術的精準與細膩。

延伸閱讀:3D正顎手術

目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More
articles

error: Alert: Content is protected !!